《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推薦背景】
此書在1999-2000年間老板曾要求干部閱讀韋伯的這部經典作品。
田濤的演講主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華為基于人性的代際管理》中特別推薦“華為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力量、28年持續(xù)凝聚這樣一個“六世同堂”的非血緣共同體?前不久我去了趟以色列,猶太人的生命史給予我深刻的啟悟:一個備受磨難的民族,在幾千年的血與淚的流浪中,不但未走向衰亡,相反無比強大,緣由何在?因為這個民族始終擁有共同的“文化紋身”,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也是造就西方300年經濟奇跡的根本。這里我特別推薦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重讀經典也許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今天企業(yè)管理中的某些問題。歐洲16世紀以來的宗教改革對當代西方文明很大的一個貢獻就是“入世禁欲主義”的新教倫理,它對上帝和子民的關系、對生命存在的意義、對財富創(chuàng)造的合理性、對個體自我拯救的路徑、以及如何排解生命中的焦慮與恐懼等有了一種新的解釋。”
【內容簡介】
韋伯論述了兩個重要問題: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本質;社會倫理與經濟行為的關系。該書在肯定精神與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力的前提下,闡述了新教倫理與潛藏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后面的某種心理驅動力(即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某些關系。
【作者簡介】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現(xiàn)代社會學與公共行政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馬克思、涂爾干被并列為現(xiàn)代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其研究主要圍繞社會學的宗教、政治和經濟領域展開,尤其是世界各主要民族文化與其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其一生致力于考察的對象。
《管理的未來》

【內容簡介】
21世紀,當顛覆性技術、可畏的競爭、分散的市場、全能的顧客、挑剔的股東都對管理提出新的挑戰(zhàn)之時,你的企業(yè)是否還在踐行所謂的“現(xiàn)代管理”?是否以為只要堅守20世紀甚至19世紀發(fā)明的這些管理理念就高枕無憂?如果真是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核心競爭力”概念首創(chuàng)者、曾一度改寫現(xiàn)代商業(yè)進程的管理大師加里-哈默又一次站到商業(yè)世界的前沿,向我們道出振聾發(fā)聵的事實:傳統(tǒng)的管理已經過時了!正是作者對商業(yè)世界如此真實的警醒,本書剛一出版便榮獲亞馬遜“年度經管類第一暢銷書”。
【作者簡介】
加里-哈默:倫敦商學院戰(zhàn)略及國際管理教授,創(chuàng)辦了全球著名創(chuàng)新公司Strategos顧問公司。作為戰(zhàn)略研究領域最前沿的大師,哈默在企業(yè)管理界獲得殊榮無數(shù):《經濟學人》稱他為“世界一流的策略大師”;《財富》雜志稱他為“商業(yè)戰(zhàn)略管理的領路人”;《華爾街日報》2008年評選的“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商業(yè)思想家”中排名第一;《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圣吉贊譽他是“西方世界在策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哈默在策略思考領域地位卓著,提出了許多突破性的觀念,如戰(zhàn)略意圖、戰(zhàn)略架構,以及商界耳熟能詳?shù)?ldquo;核心競爭力”等,不僅改變了許多知名企業(yè)的戰(zhàn)略重心和戰(zhàn)略內容,而且重新定義了管理世界的語言和實務。
《人類簡史》

【推薦背景】
四年前,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橫空出世,顛覆了我們關于人類進化的認知。2016年,他的《未來簡史》再度驚艷四座,刷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掀起了全球關于人工智能討論的新思潮,F(xiàn)在,“簡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簡史》推出,將目光聚焦到當下,直面今天關乎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問題和挑戰(zhàn)。
【內容簡介】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代表作品,書寫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fā)展史,將科學和歷史編織在一起,從全新的角度闡述地球上智人的發(fā)展歷史。
全書從三大線索理清人類發(fā)展脈絡,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認知革命使人類成為想象的共同體,農業(yè)革命使人類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終將使人類成為神一樣的存在。人類通過想象和虛構的能力將彼此連接、有效合作,國家、宗教、企業(yè)都是想象和虛構的現(xiàn)實,人類依靠這種想象來尋找認同、開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鏈的頂端,抵達其他生物無法企及的地位。
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理清影響人類發(fā)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更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在大歷史中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
《未來簡史》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進入21世紀后,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瘟疫、饑荒和戰(zhàn)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將面臨嚴峻挑戰(zhàn),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當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fā)生改變的“神人”。
未來,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shù)據(jù)積累的外部環(huán)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暢銷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其關注的領域橫跨歷史學、人類學、生態(tài)學、基因學等,他從宏觀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到頗具新意而又耐人尋味的觀點,引發(fā)全球廣泛關注。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內容簡介】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shù)次的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tǒng)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guī)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鑒,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作者簡介】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1968年出生浙江寧波,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
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
《未終結的帝國》

【內容簡介】
大英帝國在現(xiàn)代世界留下的痕跡隨處可見:澳大利亞的國旗上,印度人口中的英語,更不必說現(xiàn)代一切制度的起源和英國價值觀的傳播。關于大英帝國的構建問題往往眾說紛紜,爭論異常激烈。大英帝國的殖民史似乎是一幅無法濃縮的畫卷:它是戰(zhàn)火紛飛中的刀光劍影,也是一片蔚藍大海上駛向未知的商船桅桿上緩緩升起的英國米字旗,是無數(shù)商人、傳教士、將軍對遠方財物和未知的渴望……帝國的歷史有太多疑團驅使著人們去探索和挖掘。
達爾文眼中的大英帝國不僅僅是由國王和征服者更是由無數(shù)個體的野心和進取心合力創(chuàng)建的。這些人包括商人、投資者、移民、傳教士等,正是他們林林總總的利益訴求共同組成了各有所圖的復雜關系。也正是這些離開英國去往全球各國的開拓者或殖民者以其千差萬別的方式塑造著世界:涉足各大洲的政治,奠定現(xiàn)代國家的政治模型,以母語為基礎的文化遷移,各種技術和價值觀的滲透傳播……這樣一個偉大的帝國為什么沒有持續(xù)繁榮還是說它從來沒有真正確立過?有如此多的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生存,控制著性質各異的經濟、政治實體,但它們的意識形態(tài)差異為何又如此之大,彼此之間甚至會劍拔弩張?歷史上的大英帝國到底是文化的毀滅者,還是全球一體化的締造者?對當時、現(xiàn)在以及未來,又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從熊熊燃起的稱霸世界的雄心到**后帝國夢的無奈幻滅,《未終結的帝國》將我們帶入一個個歷史場景,深入了解大英帝國全球擴張的過往,以及對當今世界乃至未來都極為深刻的影響。
在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其疆土跨越了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但達爾文認為這遠不能說它走到了終點,甚至連中點都還沒有達到。帝國的統(tǒng)治者們依然希望帝國以不同的形式延續(xù)下去。這種愿望如同帝國自身對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一般揮之不去。
任何想了解大英帝國的歷史以及當今世界格局緣起與發(fā)展的讀者都不能錯過此書。
【作者簡介】
約翰·達爾文,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專注于研究帝國的歷史,特別是大英帝國歷史,既包括帝國的興起,也包括它們的衰落。他如今在劍橋大學教授帝國史和全球史,是納菲爾德學院的研究員。他因作品《后帖木兒時代》獲得英國歷史學界殊榮“沃爾夫森歷史學獎”。
《驅動力》

【內容簡介】
《驅動力》是趨勢專家、暢銷書作者丹尼爾?平克的最新著作。在書中,作者詳細闡釋了在獎勵與懲罰都已失效的當下,如何煥發(fā)人們的熱情,是對當前傳統(tǒng)有關人類積極性理論的顛覆之作。
過去我們大部分人都遵循著如下的行為模式:老板答應我們加薪,我們的工作就格外賣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數(shù),我們就花更多時間讀書;遲到要扣薪水,我們就乖乖準時上班……本書將告訴你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是什么在激勵著你?
丹尼爾?平克以40年來有關人類激勵的研究為基礎,揭示了胡蘿卜大棒這樣的外部激勵措施已不是激勵我們自己和其他人的最好方法。在書中,他審視了驅動力的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在每章的結尾處,還提供了實用的工具箱。
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和科學研究成果,作者丹尼爾?平克為每個人、每個組織指出了在胡蘿卜大棒失效的時代如何提高
績效、煥發(fā)熱情的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中國哲學簡史》

【內容簡介】
作者馮友蘭于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后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于1948年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首選入門書。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多年來,這部專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貒髿v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zhàn)期間,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52年后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譯者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年生。少從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1946年大學畢業(yè)。1964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并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zhí)教,曾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文明與野蠻》

【推薦背景】
大師告訴我們,科學與藝術——一切和我們生存有關的知識——都可以是非常有趣的。 由羅伯特·路威所著、張慶博翻譯的《文明與野蠻》可以激起您的閱讀興趣,從而讓您不至于與這些想象力比迪斯尼還奇特有趣的“經典”擦肩而過——他們類似于央視的“百家講壇”,屬于鉆石級的于丹、易中天。不同的是,和于丹們相比,這些大師的經典,經歷了歷史的嚴格考驗,更加“恒久遠”。
【內容簡介】
你買到羅伯特·路威所著、張慶博翻譯的《文明與野蠻》,得到的不僅是紙張、墨水和膠水,你得到的,將會是一個全新的人生。愛、友誼、幽默和大海里夜航的船——天地之間,都在這本書,這本真正的書里! 《文明與野蠻》沒有按照編年史的方式敘述20世紀的重大事件,而是根據(jù)政治、社會、文化、科學、哲學之間的關系勾勒了20世紀的發(fā)展脈絡,探討在歷史事件背后的意圖、理想、道德和意識形態(tài),他最關心的問題是:20 世紀給了人們哪些教益,人類從野蠻與文明的經驗中學到了什么。
《重新定義公司》

【推薦背景】
這本書是在華為人力資源必讀書目之掃盲篇(HR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應知應會)內。推薦語寫著:講述谷歌打破傳統(tǒng)并獲得成功的運營之道。
【作者簡介】
作者是谷歌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級副總裁喬納森羅森伯格,他們親自分享十余年來幫助谷歌成長所領悟到的管理啟示:科技正在改變商業(yè)的方方面面,這種改變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公司若想在互聯(lián)網時代站穩(wěn)腳跟,就要制定新的商業(yè)規(guī)則。谷歌掌門人埃里克施密特首部國內引進作品,首次公開谷歌內部的管理與運營方法;Google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作序推薦,李開復、曾鳴、隆雨、任向輝激賞推薦。
《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

【推薦背景】
該書是在華為人力資源必讀書目之擴展篇(對業(yè)務、技術發(fā)展、時代發(fā)展的洞察)內。推薦語:世界作者指出就算經營得再好的公司,盡管他們十分注意顧客需求和不斷地投資開發(fā)新技術,都可能被某一新產業(yè)所影響而導致失敗。本書涉及各個產業(yè),目的在于告訴經營者對應該對他們的顧客和產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作者簡介】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學院教授,因其在企業(yè)創(chuàng)新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被尊稱為“創(chuàng)新大師”。1997年,當《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時,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只是哈佛商學院的助理教授。而此書一出,就確立了他在創(chuàng)新技術管理領域的權威地位。